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自贸区(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

地点:天津-滨海 园区类型:产业园区

一、 概况总述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是滨海新区七大功能区之一,横跨海河下游两岸,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处于京津滨发展轴和环渤海沿海经济发展带的交汇节点,位于京津冀产业布局轴带中最核心的位置,是滨海新区地理位置和发展战略的核心区。

  中心商务区2007年开始筹建,2010年12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并建立党组,成为滨海新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工作隶属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领导,党的工作隶属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领导,负责对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包括所属区域)进行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

二、 行政区划
中心商务区城市布局围绕海河下游南北两岸展开,形成“一河两岸六区”功能布局,包括: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天碱及解放路商业区、大沽宜居生活区、新港地区、蓝鲸岛及大沽炮台区。
  所属六个片区分别是:
于家堡金融区,规划面积3.8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创新型金融机构,着力发展保理、租赁、基金、支付结算、要素市场、资产管理、票据经纪等创新型金融业态,未来将建设成为具备现代化设施和国际化服务功能,全国领先、国际一流、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picture (65).png

响螺湾商务区,规划面积1.59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外省市和央属大企业驻滨海新区的办事机构、研发中心和商务办公设施,重点发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为国际贸易提供交易、信息、会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贸易企业和中介机构,努力成为环渤海地区的贸易服务中心。

picture (66).png

天碱及解放路商业区,规划面积3.4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集大型超市、国际购物中心、世界名品旗舰店、步行街、酒吧风情街等多重业态为一体的一站式商业中心,努力成为区域消费中心。

picture (67).png

大沽宜居生活区,规划面积13.96平方公里,将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海河秀美的景观,建成宜居生态、现代化的居住区和旅游目的地,重点聚集教育、医疗、养老、餐饮、娱乐等便民生活性服务业态,努力成为高品质的生活配套区。

新港地区,规划面积6.61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坐落于此,将建设成为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和生活配套区。

picture (86).png

  蓝鲸岛及大沽炮台区,规划面积5.37平方公里,着力发展休闲、娱乐及文体产业,打造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生态新空间。

picture (68).png

三、 道路交通
中心商务区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中心商务区毗邻天津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到达天津机场车程在30分钟以内,连接国内外30多个城市;位于中心商务区核心地区的于家堡高铁站已于2015年9月20日正式通车,标志着北京-天津-滨海新区快速通道的打通,从北京南站、天津站到达于家堡的时间分别缩短至53分钟、21分钟;中心商务区内规划的7条轨道交通线,构成“四横两纵半环”的轨道网结构,覆盖滨海新区全境,其中B1线、Z4线建设工作已经全线启动,未来将在于家堡高铁站实现交汇,预计到“十三五”末,滨海新区将全面步入轨道交通时代;中心商务区内道桥路网发达,天津大道、中央大道、津滨高速、京津塘高速、京津高速、沿海高速等11条高速路便捷联系中心城区、北京、河北等周边省市,11座桥梁隧道,实现海河两岸无障碍交流。
四、 功能定位及产业规划
中心商务区整体的功能定位是京津冀企业总部聚集区、国家金融创新示范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标志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滨海新区核心区。
“十三五”期间,中心商务区将由区域开发建设向功能集成提升阶段转型、由局部繁荣向全面成熟迈进,重点打造总部经济、金融业、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传媒五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形成定位明确、架构清晰、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建成宜居、宜业、宜创、宜行、宜游的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新城区。
中心商务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疏解,面向驻京央企、知名民企和跨国公司,着力引进总部项目和各类优质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上半年,新落户中心商务区的北京优质企业就超过200家,区内各类企业总部已达到57家,其中28家来自北京,包括央企总部10家,其中二级总部5家,以及一批知名民企的功能性总部和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全国总部。
2017年1月,在国家工信部公布的首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中,中心商务区入围获批。中心商务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充分利用京津冀、自贸区等机遇与政策优势,在央企创新型金融业务、私募基金与大资管、跨境投融资、供应链金融、持牌类机构业务创新等领域,正在形成产业特色与集聚效应,积累了一批创新型操作案例。
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中心商务区成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主要任务是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近两年来,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紧密接轨的制度体系,着力打造有利于全球资本要素、国际高端服务业资源和各领域精英人才聚集的营商环境,在重点产业发展和相关改革领域取得,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案例。
2015年9月21日,中心商务区于家堡和响螺湾片区内开始建设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5月,天津市于家堡双创示范基地成为首批获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近两年来,累计注册6587家双创企业,已有腾讯众创空间、天津阿里云+优客工场、中信国安创客、中钢科德孵化器、紫荆花科技孵化园、中细软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园、鱼坞泛娱乐文创社区等12家众创空间投入运营,涌现出200余家明星双创企业。
五、 经济发展
“十二五”以来,中心商务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2015年中心商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亿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是2011年的17倍。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近300亿,实现连续两年翻番; 2017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地区生产总值142.1亿元,同比增长14%。
2017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财政总收入69.42亿元,同比增收37.44亿元,增长117.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3亿元。限上商品销售总额133.1亿元,同比增长25.3%;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5亿元,增长20.04%(同口径增幅32.6%)。

picture (87).png

目前,中心商务区内高端优质业态加速聚集,区内企业总数近2万家。

2016年中心商务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364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2397亿元。2017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新增市场主体3964家,是去年同期的140%。注册资本金亿元以上企业97家,其中包括百亿以上企业4家、50亿到百亿企业3家、10亿到50亿企业12家。注册资本金总额将近1200亿元。

picture (69).png

六、城市特色

中心商务区规划充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借鉴世界各金融中心规划经验,在众多国内外顶级规划团队的全力配合下,世界一流商务区的版图己经初现轮廓。
中心商务区区域规划先进,楼宇载体丰富。两年内,于家堡、响螺湾已交付使用、达到进驻条件的楼宇项目共有21个,可租售总面积192.21万平方米,已租售总面积106.39万平方米,租售率达到55%。实际入驻办公人员已近2.5万人。较早投入使用的旷世国际、浙商大厦、滨海国泰大厦租售率已近100%,自贸区大厦、新金融大厦、双创大厦等租售率已超过90%。

picture (70).png 2010年6月,于家堡金融区被列为APEC首例低碳示范城镇。对区域内的能源、交通、地下空间、建筑、景观、施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统筹低碳设计。力争到2020年实现碳排放总量较2010年基准年减排30%,碳排放强度≤150吨/百万美元GDP;远期到2030年碳排放总量较2010年基准减排50%,人均碳排放≤3.5吨/人的减排目标。
低碳能源:区内规划有8个能源中心,以集中供能的方式取代了在单体建筑物内设置供冷供热机房的传统模式。起步区首座大型冰蓄冷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比传统供冷模式节能近25%。

picture (71).png 低碳交通:“倡导公交、鼓励步行”。地面道路采用窄街阔密路网的规划,辅以慢行交通体系,地下空间连接于家堡高铁站至区域所有楼宇,实现地铁、公交、自行车和人行系统的无缝换乘,低碳交通比例达80%以上。

picture (72).png 绿色建筑:按照中国绿色建筑标准和美国LEED标准进行建筑规划,绿色建筑覆盖率达到100%,且二星级以上约70%以上,建设真正意义的绿色城区。
低碳施工:开展低碳施工技术研究,编制低碳施工导则,指导施工组织设计,提高人员低碳意识。同时,建设“建设者之家”,长期使用,降低能源和物资消耗,目前已完成10家以上建设单位,近万人次的周转。
低碳景观:结合地形地势和路网规划,呈现沿河景观、开放空间、中央大道绿化带,同时积极探索立体空间绿化,建设屋顶菜园、屋顶花园等,绿化面积接近30%,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和区域总体能耗水平。

picture (73).png

地下空间: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地块红线内四层地下空间,近400万㎡,设置地下车行系统、人行系统、商业系统、共同沟系统、轨道交通系统,串联区内主要道路、建筑、景观,最大限度保障低碳出行,避免建成后的反复施工。

picture (74).png

七、 社会民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入驻,中心商务区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和居民。优质的生活、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便捷的公共服务环境正在形成,中心商务区的民计民生及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教育医疗配套:天津师大附小已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6月15日,茱莉亚学院的首家海外分院——天津茱莉亚学院正式开始建设,计划于2019年秋季开学;天津师大滨海附属学校已于2016年6月底开工,目前学校主体已经封顶,正加快进行楼内施工,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于家堡第一幼儿园建设计划于2017年上半年启动,幼儿园占地面积约0.66万平方米,现已完成设计方案,预计于2017年10月份开工,2018年投入使用。此外,耀华中学滨海学校、于家堡国际小学、天碱幼儿园等教育配套也已陆续启动建设。未来还将启动响螺湾国际医院和大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划建设,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人才公寓建设:人才公寓以“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向区域企业及人才提供优质温馨的居住服务。依托商务区成熟的商务楼宇为载体,在商务区核心区域圈定了旷世国际、浙商大厦、滨海国泰大厦等10座商务楼宇内设置“分散型”人才公寓, 累计提供房源3743套。同时着力推进“集中型”人才公寓建设,2016年,于家堡公寓金牛座、巨蟹座、狮子座已相继投入使用,公寓总面积近4.8万平方米,房源681套,科容纳各类人才1156人。2017年下半年,第4座集中型人才公寓——于家堡公寓摩羯座也将投入运营,届时,于家堡公寓总房源将超过900套,容纳各类人才1500余人。
此外,人才公寓还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在出台《中心商务区人才公寓管理试行办法》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中心商务区人才房租补贴管理办法》(试行)、人才公寓半价优惠等相关政策,打造“安居政策组合拳”,助力企业和人才在商务区发展。同时提出了于家堡公寓“智慧、低碳、人文”的品牌建设理念,通过建设公寓信息系统、开展系列特色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于家堡公寓服务品质,为入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picture (75).png 绿化景观建设:彩带岛公园、于家堡滨河公园、紫云公园、管委会北侧公园均已建成。未来还计划安排13项环境景观,包括文化中心公园、高铁站东侧绿轴景观等,已建成绿化面积约375.1万平方米,在建绿化面积约100多万平米。

picture (76).png 文体事业发展:天津市首座气膜体育馆——中心商务区气膜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体育爱好者可以在无眩光照明、防雾霾空气净化系统、全年恒温的“气球”里进行体育锻炼;响螺湾极地海洋馆西侧空地建成了占地面积约2.7万平米的响螺湾体育广场,利用材质和造型的变化营造了足球场等竞技区和器械健身健康舞广场等休闲娱乐区,满足了公众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12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1.2万平米,包括“五馆一廊”,五馆之一的滨海图书馆计划于今年8月开馆,其他展馆和文化长廊大部分计划于10月开馆,商业部分签约率达80%。

picture (77).png

八、商贸旅游

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发展、金融改革创新、打造宜居宜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依托海河两岸风光,城区景观、商业设施,历史文化遗产,中心商务区正在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于家堡商业街区、宝龙城市广场、百仕汇、海昌商业街等一批重点商业设施在2015年陆续投用,吸引时尚购物、休闲娱乐、商务餐饮等多元业态入驻;万达商业广场目前已完成外部建筑的大部分工程,计划于2017年底开张纳客。

picture (78).png



picture (79).png

其中,于家堡商业街区以堡子里文化创意社区和环球购商业街区为主要载体,借助自贸区政策优势和资源平台,依托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和文创产业,打造国际化综合商业载体。堡子里21号文创社区涵盖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言几又书店、剧艺空间、天津特色小吃街等特色商铺,结合线下悦读、剧目展演等打造交互体验式的综合社区中心;环球购囊括天猫国际和京粮集团两大跨境电商体验店,进驻土耳其、韩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近10个国家生活馆,开业至今,已累计接待国内外消费者近150万人次。
2017年上半年以来,中心商务区积极招商招租,于家堡商业项目进一步实现项目提升和品牌升级,汇集了时尚购物、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展览展示等多种业态。CGV影院、GLODGLASS、新加坡瑞珍酒楼、亚惠美食广场、九河集市、物心、星巴克等项目陆续开张纳客。目前,于家堡商业街区已成为吸引京津两地人群的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的特色商区。


中心商务区内分布有塘沽南站、永利制碱厂、北洋水师大沽船坞旧址、西沽潮音寺、大沽口炮台遗址、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油库旧址、水线渡口、久大精盐码头、塘沽协定签署旧址等重要历史遗迹,形成了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